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武术与古代军事文化的关系研究①

来源: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始时代的基本格斗技术是军事武艺和民间武术的共同起源,之后随着统治阶级的压制,军事战争活动不断扩大,战争规模与战争形式的改变以及当时的传统文化对武术的渗透,武术与

原始时代的基本格斗技术是军事武艺和民间武术的共同起源,之后随着统治阶级的压制,军事战争活动不断扩大,战争规模与战争形式的改变以及当时的传统文化对武术的渗透,武术与军事活动逐渐区分开来,但在武术与军事活动的发展历程中,两者始终相互吸收与交融,一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军事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秦是一个动荡、改革和发展的时期。各种政治和社会斗争异常激烈。当政治斗争和社会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军事冲突,随之而来的是战争。在这种文化、社会背景下,古代军事文化是在频繁的战争之后诞生的。

军事文化内容博大精深,门类齐全,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战争、历史人物、战争古籍、武器工具、军事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军事文化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丰富和发展,成为历代统治阶级政治、军事斗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夏商周。

这一时期形成的军事思想之一就是把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内部控制手段。当时,由于没有外部的入侵,军事主要负责统治君主和镇压奴隶的反抗。二是以“礼”与“刑”为军事管理基础。三是迷信色彩严重,形成了基于天命的战争观。

第二阶段(成熟阶段):春秋战国。

这一时期形成的军事思想之一是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战争观念,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个思想已被当时各国家接受;二是总结了战争的一些指导原则,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是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同时进行或相互作用。

在这期间,一些著名的军事文献也先后出现。在被视为封建社会军事研究经典的《武学七书》著作中,有五部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包括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军事理论基础《孙子》。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秦至五代。

这一时期形成的军事思想是战略思想趋于完善和成熟。其次,有许多军事文献总结了军事战争的经验,其特点是用战争实例来列举和解决问题。

第四阶段(完善阶段):从明朝到晚清。

这一时期形成的军事思想:一是军事学科及武学开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确立了军事书籍的正统地位;二是军事书籍种类繁多,种类齐全;三是军事书籍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这使得中国古代零散的军事思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火器逐渐被广泛使用,战争也进入了冷热武器的时代。

2 军事文化对武术的影响

2.1 军事思想对武术的影响

一些军事思想对武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在军事中崇尚武德,武德的表现在于处于正义的一方,而对“非正义”的一方进行“征伐”。遇到长官,级别比较高的人,会卸下盔甲、下马行礼,在皇宫中就会有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的传统。现代军队中,虽然没有了这套复杂的礼仪程序,但却演化为士兵见到长官要行士兵礼,在递交兵器时要将有刃的一面朝向自己等。而到了武术中,则变化为见了长辈、朋友以及与对手交战之前要双手抱拳,行抱拳礼,在传递兵器时,将有刃的一面朝向自己等。同样表现了对于长辈、朋友以及对手的尊敬。

军事中的武德中还包含了对对手的仁义,有“天子不灭国,诸侯不灭姓”一说,军事武德在战争后的表现为“不灭国”与“不灭种姓”等。表现了军事武德下仁慈思想。“武术在对军礼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原先军事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武德’转变为武术人处理自我与对手关系的道德规范,延用军事‘武德’之名而成为武术文化的重要事项。”表现为“点到为止”“倒地判胜负”,武术家在比试中,在展示自己武艺的同时,又能够为双方保留颜面,比武的形式已经由最开始的争胜负演变成一场交流。擂台上的倒地、扔毛巾、一方无法继续比赛时,有优势的一方就要立即停止进攻,甚至在裁判没有指示停止进攻时,武术选手也会自然停止进攻,展现出武术运动员的用武之德。

在军事思想方面,新中国武术运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郑怀贤先生就提到“武术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深受中国传统美学、哲学、军事学、中医学、伦理学等多种学术理论的浸润,在军事方面,多以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为主的的兵家学者为代表”。其代表人物包括孙武、吴琦、孙斌等。兵家的一些著名军事著作对后世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qikandaodu/2021/0121/818.html

上一篇:评《龙云传》
下一篇:离石区少年学习武术现状的深层分析①

武术研究投稿 | 武术研究编辑部| 武术研究版面费 | 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