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于当今社会,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媒介的传承与推广。由于互联网的通用程度越来越高,其所具有的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使用人群多、人群范围广等特点,以及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媒介的使用程度的增加为武术在互联网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将互联网作为武术传播的媒介具有重要意义,但武术如何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中更好地展示自我,使大众更好地认识、了解武术并参与进来,这是基于互联网的视野下武术传播与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2 研究的意义
2.1 促进武术自身的传播与发展
现阶段,人们对武术背后的文化及精神内涵知之甚少。其原因主要是大众对武术的练习气氛较好,但主动对武术文化了解学习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传统的传播媒介已不能成为人们获取武术信息的主要选择方式,在眼球信息化时代,利用传播速度快、使用人群范围广的互联网作为武术传播的媒介,使其扩大传播范围,促进其自身的传播与发展。
2.2 带动武术相关产业传播与发展
现阶段的互联网发展不仅只局限在文化、知识的传播方面,它早已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无论是微信、支付宝、淘宝,还是高德地图,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融合到社会上的各个传统行业,衍生出新的利用价值。当大众在武术相关的影视作品或视频中了解到武术时,如果想继续深入了解,互联网无疑成为首选,进而成为了武术的一个搜索工具,在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在淘宝、京东等应用中找到武术的服饰、器械等产品,促进大众在这些产品的消费,当大众在互联网上了解到武术类的比赛时,举行武术比赛、购买门票也就成为一种产业链,通过其运营促使大众进行消费,可以说,互联网的传播与发展带动了武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2.3 满足大众多元化的武术需求
传播形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播的效果,互联网的普及运用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代网络中,人们不但可以阅读到武术相关的文本内容,浏览到武术教学和宣传的图片、海报,而且能利用搜索引擎查阅到所需要的教学视频资料。互联网与电视相结合,为大众提供了更加详细、丰富的内容。互联网通过不同形式满足大众多样化的武术需求,弥补了武术传统传播方式的不足,促进武术文化和技术的传承发展。
3 武术传播的研究
3.1 武术传播的定义
传播(communication)在《辞海》中界定传播为传布,观念、信息、感情和态度等通过符合来实现信息的互换与共享的过程。外国学者格伯纳在他的“互动关系说”中将传播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近年来,我国的许多武术家与学者纷纷投入传播学的研究中,希望能够将中国武术推向更广阔的舞台。于是产生了“武术传播”一词,但目前关于武术传播的内涵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存在不同见解。郭玉成教授(2006)指出:“武术传播是指包括武术技术及与武术有关的文化,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采取一定的手段,在人与人之间纵向和横向的流动过程[2]”。而郭强等人则把“武术传播”定义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武术传播者借助一定媒介向传播对象传递武术信息以实现共享互动的过程。[2]”通过这2个关于武术传播的定义,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其本质。
3.2 关于武术传播的基础理论研究
武术传播的基础理论研究,是以传播学为基础理论,并交插其他学科进行研究。郭玉成教授(2004)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武术传播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武术传播的功能包括教育、经济、文化功能及其负面影响,并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了类型。他认为武术传播有分层、针对性、渐进、诚信等原则。并由传播者、传播环境、传播途径、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阐释以及传播效果这个七要素组成的[3]”。张正伟认为“传播是以信息为中心的过程。武术传播吸引力的形成依赖于传播内容的精心设计,且通过向传播接受者供应有价值的内容,并尽可能的满足其需求,这样才会达到传播的最高价值[4]”。关于武术传播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更多是倾向于在武术传播的内容出发,在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和技术方面进行传播。
3.3 关于武术在互联网传播的研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8月20号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显示,截止到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人,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智能手机网民规模将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发奠定基础,各大互联网服务商也始转战移动互联网,手机将成为一项传播的重要的媒介[6]”。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正影响着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网民人口的增加给武术在互联网广泛传播创造了良好机遇。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qikandaodu/2021/0121/820.html
上一篇:离石区少年学习武术现状的深层分析①
下一篇:中国武术的认知观念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