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武术与京剧武生表演艺术

来源: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京剧等中国戏剧诞生以来,就和武术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京剧等中国戏剧除了具有生动的戏剧情节和优美的唱腔外,同样具有许多精彩的武打场景,尤其是京剧武生中的许多表演动作

自京剧等中国戏剧诞生以来,就和武术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京剧等中国戏剧除了具有生动的戏剧情节和优美的唱腔外,同样具有许多精彩的武打场景,尤其是京剧武生中的许多表演动作都是基于标准化的武术技术动作,融合生活要素所形成的。为了更好地认识京剧武生这个戏剧角色,提升其表演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要先对武术和京剧武生表演艺术二者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一、武术与京剧武生表演艺术的联系性

自元代起,中国戏剧开始在民间蓬勃发展。由于当时蒙古族统治者非常喜欢观看元杂剧,使得当时许多人参与到了戏班子或杂技班中,其中也包括专门负责元杂剧武术指导的武人,这使得我国最初的戏剧是由美术、舞蹈、音乐、文学和武术等所构成的一个综合剧种。随着我国元杂剧的发展,其中的武人越来越多地将武术表演艺术中的腾跃和打斗等表演元素融入了元杂剧中。虽然中国戏剧在不断发展变化下逐渐划分出京剧、川剧和越剧等许多剧种,但是其中都有武术表演艺术的存在。比如,在京剧等各种形式的地方戏剧中,都是以表演武戏为“七分打”的。由此可知,武术与戏剧表演艺术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缺少了武打,那么就无法构成完整的戏剧艺术形式。

二、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分析

(一)长靠武生的表演艺术

长靠武生一般主要扮演古代大将、盖世英雄等正面人物角色,如赵云和姜维等,相应的表演要侧重大气、庄重等特性,力求可以通过潇洒大气的动作来展现出一种大将风范。长靠武生一般主要穿着厚底靴和长靠,且以人物武打和架势为最主要的表演特征,具体可以根据表演人物的特征分成“大武生”“墩子武生”等种类。相较于其他武生表演而言,长靠武生的表演中一般都涉及场面宏大的打斗或战争情景。除了独特的穿着外,长靠武生的武打表演动作也较为独特,具体表现在表演造型和表演方式上,这使得其形成了多种表演艺术流派,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需要注意的是,长靠武生在表演中要注意配合其他表演者,且要合理地开展唱念,借此来对所表演英雄角色的形象进行更好地呈现。

(二)短打武生的表演艺术

短打武生一般主要穿着为薄底靴和短衣衫,且相应的武打表演动作也更加轻盈利落、干净潇洒,尤其是在表演艺术中着重凸显“美”“帅”“冲”三个特征。其中的“美”主要是指表演短打武生的扮演者一般为拥有俊朗外表的年轻人,且具有比较强的神态美和动作美,如任堂惠、武松和白玉堂等都是短打武生扮演的经典戏剧形象;“帅”主要是指短打武生的表演动作并非真实的打斗场面,而是具有很强舞蹈表演艺术特性的美感,相应的审美价值也比较强,容易使受众在观看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审美愉悦感;“冲”则主要是武生的武打动作具有比较大的幅度,且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可以充分展现激烈的打斗场景。

(三)翻扑武生的表演艺术

顾名思义,翻扑武生主要是在京剧表演中负责翻跟斗的角色。比如,在京剧中表演猴戏的时候,一般主要采用翻扑武生来扮演孙悟空这个角色。此外,在翻扑武生开展武术表演期间要注意掌握一些戏剧演唱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在对《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角色进行表演的过程中,相应的翻扑武生除了要具有灵敏的表演动作和细腻的表情,将孙悟空的形象进行生动展现的同时,还要在唱念上发力,力求可以进一步通过戏剧演唱来更好地展现出孙悟空桀骜不驯以及敢于对抗天庭的性格特征。

三、京剧武生不同流派的表演艺术特征分析

(一)“俞”派武生的表演艺术特征

京剧武生中的“俞”派主要是由俞菊生创作形成,在清末时期位列三大武生流派的榜首,该流派武生在开展表演期间一般伴有标准且生猛的表演动作。俞菊生的戏路较为广阔,尤其是非常擅长短打和长靠。通过仔细地剖析“俞”派武生的艺术特征可知,其在舞台造型和表现形式上都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如“俞”派武生重视描绘和勾画脸谱,这点在许多经典的京剧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尤其多见于神怪题材的京剧作品中。“俞”派武生在勾勒脸谱时的特殊性体现在其介于“净”角和“生”角之间。此外,“俞”派武生也较为看重念白,具体就是用一个洪亮的声音来进行念白,提升了整体的表演效果。这些鲜明的武生表演艺术特征为“俞”派武生吸引了一大批求学的弟子。随着“俞”派武生的发展,相应的表演形式越发完善,同时也对“俞”派武生的戏路进行了极大扩展。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qikandaodu/2021/0520/1470.html

上一篇:民国武侠片与武术渐行渐远
下一篇:浅析电影一代宗师中的武侠禅宗美学

武术研究投稿 | 武术研究编辑部| 武术研究版面费 | 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