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看武术研究趋势

来源: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盛的灵魂支撑.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面对传统文化发展如此美好的局面,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0 引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盛的灵魂支撑.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面对传统文化发展如此美好的局面,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典型代表的中国武术,也到重新思考和发现其本真性特征、核心内涵及当代价值的紧迫时刻[1]. 武术应如何重新定位?该向何处发展?如何发展?为武术研究者及科研人员所关注,成为现今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 王琳等[2]利用可视化软件对一定时空区间的武术传播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探寻武术传播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热点;王维等[3]就武术文化领域研究动态进行深度剖析,对近20年武术文化研究领域出现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沿进行阐释;袁金宝等[4]以时间脉络为主线,立足于学科概念演进过程分析武术学科建设发展问题并对未来发展特征进行预演. 在已有研究中多以武术学科某一领域时区演进过程为主,分别对武术文化和武术教育等研究主题进行分析,而本文主要以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为视角,对武术研究整体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分析.

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作为体育界的最高水平会议,自1964年举办首届以来,历经55年先后举办11届,其权威性、影响力之大,层次之高,水平之深,对推进我国体育健康事业发展发挥着巨大推力,与4年1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视为“理论、实践”齐驱并进,可谓“学术界的奥林匹克”. 作为当前体育科学发展动态的缩影,可以从宏观上映射出当前我国武术的研究热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因此,通过对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武术论文的入选情况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地分析研究,利于清晰当前武术研究的发展动态,把握当前武术研究热点,且以此为研究基础,为武术科学研究提供导向以及其后续学科建设提供可参考思路,以期促进武术在新时代发展机遇下新一阶段的蓬勃.

1 诸多体育分会涉及武术研究,成果显现交叉性

官方数据显示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报送论文9 443篇,经严格评选,共计录用4 186篇,录取率达44.33%. 从报名人数、论文录选以及参与团队来看,无疑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体育学术盛宴,充分显示出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我国体育事业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 通过对录选的4 186篇论文进行筛选、分析,最终得出武术研究相关论文254篇,占据大会录用论文的6.07%,18个体育分会中有14个分会涉及武术研究,分会参与率77.78%(见图1).

图1 武术研究在各分会的分布情况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参与武术研究较多,占据整体研究的75.6%,虽然其他13个体育分会涉及武术研究仅占24.4%,但是从以往数据可以看出,武术研究逐步受各个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各学科分会逐步涉及武术研究内容,立足于史学、生物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新闻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在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和不同层次探讨武术多方价值,研究范围逐渐增广,整体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状态.

近几年来对武术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呈井喷状态,对武术科研领域交叉学科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武术交叉研究的现状,不仅有利于武术交叉学科的发展,同时还能促进武术的本源发展[4]. 认为:其一,政策倾向. 武术作为国家民族文化代表性项目,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含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技击特点,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通常以武术为范式及主体进行弘扬传播,尤以新时代“文化自信”“民族崛起”等国家战略推动下,各方研究意识到武术所存有的价值意义,促使武术研究出现多学科、多角度、多元化的特性;其二,资源问题. 在1981年便设立第一个武术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并在1996年设立博士学位,武术相对其他传统体育项目最先受学界认知,且武术作为独立的民族文化项目最先进入校园教学,较其他传统项目师资队伍庞大,培养出不计其数的武术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为武术研究奠定坚实根基;其三,内容丰富性及覆盖广泛性. 武术作为项目的总体代名词,包含129种拳种,拳种下分派别、组织与协会,分布全国各地,辐射广泛,虽然部分拳种具有地域性特点,但就武术整体来看,其带来的健康、文化和精神等价值深入人心. 各分会逐渐认识到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显示出各方面专家、学者对武术逐步关注的势头,武术研究仍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的主要研究对象.

2 武术研究来源分布略显常态化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qikandaodu/2021/0709/1691.html

上一篇:武术研究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下一篇:中国武术研究的多维审视与应然走向基于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