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文化自觉视阈下的高校武术教学研究

来源: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化自觉”源自费孝通先生的思想,意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即明白它的来历,它的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以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文化自觉”源自费孝通先生的思想,意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即明白它的来历,它的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以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学校是武术传播的重要领地,担任着培养学生习武兴趣,传承武术项目的任务。高校学生众多,是我国新一代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武术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是传承武术的基础。

1 武术文化自觉

放眼我国高校体育,西方体育项目充斥着校园的各个角落,武术项目在寥寥学生的演练下正在被边缘化。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武术简单定义为散打、防身术等,同时也有学生把博大精深的武术项目误读成简单的套路表演,更是把太极拳理解成是老年人的健身项目,武术教学也没能使人们对武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武术的认识还很浅薄。

具体而言,一是对武术文化价值缺少和深刻认知和坚守,造成自我价值混乱,其中深层原因是对“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标准的自动放弃。二是对武术缺乏主动承担的责任意识,造成利益至上。当下,因为跆拳道、泰拳等项目的火爆,一部分武术教师转行跆拳道、泰拳等运动项目,陶醉在追名逐利的俱乐部培训中,没有把自己当成武术的传承者,甚至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只是把武术当作生存的工具、获得名利的手段,缺少武术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武术文化精神不够敬重,对自身的武术使命缺少自觉,是武术界“浮躁”风气的重要根源。三是对武术缺少足够的自信。因为“武术套路操化”现象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武术套路不被大学生主动接受,导致中国武术传统文化价值在当代的失语。基于武术套路增强表演性质而忽略了攻防,大学生也对“花拳绣腿”的武术套路缺乏必要的兴趣,已经由儿时心中对武术的神圣向往转变成对武术的不自信。目前大学生对武术缺少文化自觉,要让武术重新走进大学生的锻炼生涯,了解武术,学习武术,练习武术。

2 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西方体育高度渗透到我国广大青少年业余生活。作为中国传统体育代表的武术,从礼仪规范和拳理招式的范畴融合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武术体现着浓厚的民族精神,然而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却显得淡漠和生疏,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高校武术早在1916年就开始进入学校,期间也推出了许多相关教材,但是各大高校的武术教学现状却良莠不齐。

高校武术教师非常欠缺,通常一所高校武术教师在体育教师中的占比不足5%。武术教学不严谨,比如以24式太极拳教学为例,这是高校武术课程必学项目之一,有的学校则是把一学期的内容分成2学期进行教学,有的学校在体育考试中没有严格要求,学习后无法单独演练,但依然是合格。

武术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动作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对于武术课的兴趣也呈下降趋势,在武术套路的学习过程中,动作记忆不清晰,肢体不协调,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动作充满笑点,伤害学生自尊心。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方面:

第一,武术师资力量薄弱;

第二,教学不够严谨;

第三,教学模式单一,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武术课程体系在设置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不同时代的学生,武术教学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3 现代武术教育的发展改革方向

3.1 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知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系统科学的发展武术,必须加强武术教师的综合培训和继续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才能优质高效的教学。

面对普通的学生,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看教师的技能水平。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示范腾空飞脚的动作做不好,正踢腿自己也踢不起来,这样的老师学生在心底已经在打腹稿。武术教师演练动作气势如虹,闪展腾挪尽显优美姿势,学生喜欢,更会激发其学习兴趣。

3.2 更新武术教材

武术教材一直以来保持不变,规格严谨缺少生气,几十年不变的“老三样” (初级拳、初级剑和简化太极拳),对当今大学生已经再无吸引。很多大学生反应,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五步拳,一直到初中,高中和大学。太极拳是学了又忘,忘了又学,到最后还是遗忘。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qikandaodu/2021/0709/1697.html

上一篇:世纪年代文化热对武术研究的影响
下一篇:武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和实施方

武术研究投稿 | 武术研究编辑部| 武术研究版面费 | 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