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视频 羊城派记者 宋昀潇
实习生 钟霈琳
“身如松树坚静,脚如静柳随风,前进撤后,翻身转身,前跃后扎,左右平移”,今天,神探被亲眼所见的中国功夫震撼了!
踏进广州市白云区横沙村仲山招大夫祠内的白眉合劲道武馆(以下简称“白眉武馆”),阵阵清风伴随着传统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白眉武馆是白云区授教中国传统武术的主要基地之一,其中武馆的镇馆功夫“白眉拳”是中国传统武术里面一种罕见的最具特色的格斗拳术。
“白眉”历史知多少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白眉拳,据民国年间出版的《拳艺总论》说明:“拳术始自五祖,白眉泄苞符之秘,及后同安叶晋溪、郑碧淑继之”。因拳术一直只在佛门武僧中承传,俗家弟子及后学者只知是由一位白眉白发老人传教“五祖拳”,之后干脆以“白眉拳”这种叫法延续至今。在20世纪初,张礼泉以白眉拳为基础,综合其他各派传统武功集成了一套独特的“白眉功夫”。
要知道广州可是白眉功夫的发源地,白眉功夫与广州结缘要从宗师张礼泉说起了。张礼泉(1882-1964),广东惠州人,是白眉的第四代传人,同时又是俗家弟子的第一代宗师。他一生钻研中华武术,并随多位师父学艺,巧妙将释、道、儒的传统武术文化理论与各派武术精要融合汇集,形成自己独特的武术体系--“白眉功夫”体系。1912年,张礼泉在广州正式设馆授徒,至1949年,37年光阴,张礼泉宗师以广州为中心把白眉功夫推广到珠三角、两广地区及海外。
从此白眉功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被称为武痴的刘泉师傅是白眉功夫第六代传人。他自幼在清远随卢金水师父习武,后因家族木船生意来到广州金沙洲。那时的金沙洲四面环水,没有桥必须要有船,人货才能通行,又因生长着许多绿色芦苇被村民叫做“草鞋洲”。刘泉师傅借着木船生意与上游江村的联系,跟从关国辉、梁少海、邱仁和(张礼泉的徒弟)等多位师父习武,学过洪拳、咏春、白眉等。刘泉师傅感觉白眉拳猛而实在,最后毅然走上了将白眉功夫发扬光大的道路。这种精神也传给了他的儿子刘智强,今日神探走访的仲山招大夫祠白眉武馆便是由白眉拳第七代传人刘智强创立的 。
一拳轰出,呼啸生风间
白眉合劲道武馆成立已有20年之久,1999年在横沙会所成立,2017年搬到仲山招大夫祠。馆长刘智强对记者说:“父亲(第六代传人刘泉)从小就告诉我‘没有中国文化就没有武术’,在拳术中含有两仪、四象、五行、八卦等。须知中华武术同出一源,只分阴阳两家,而白眉拳正是巧妙结合了阴阳两家,手心出是阴,手心回是阳,直中带圆,圆中带直,通过气息吞吐、筋骨开合带动拳脚爆发力。白眉拳的箭捶,就很能体现这种‘吞吐’的功法,拇指与食指往前拉伸,中指、无名指、尾指往后拉伸,形成一股前后争力,手桥与腰腹又形成一股力,一拳向对方打出,如果对方桥手阻拦,一瞬间一吞,骨节一松,接对方来力形成一股回旋力,又一拳向对方抽出,令对方防不胜防。”
“我们白眉拳有直步拳、大十字、小十字、三门拳、四门八卦拳、九步推、十八摩桥手……”馆长刘智强声情并茂地介绍了白眉拳刚劲有力、虎虎生风、迅猛如雷的招式。神探听得浑身起劲恨不得即刻学上一手。
看到神探饥渴的眼神,馆长刘智强终于把白眉拳中最有特色的招式“凤眼拳”展示了出来。“凤眼拳”其实是一种握拳手法,中指以下三指紧扣手心,食指突出,使用食指根节的骨与手背成直线,大拇指紧紧扣住拳眼以稳定食指。拇指与食指扣成凤眼状,其主要用来击打穴位,“凤眼拳穿透力极强,一拳击出对方立马倒地不起。”馆长刘智强自豪地说道。
民间曾流传着“文穷武富”的说法,以前村落没有保安,每个村都会重金请师傅甚至抢师傅来教村民武功,以保护村落防盗防贼。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功夫片大热,去武馆学武可谓是时尚潮流。
“我1979年在七十九中夜校授教,每一期都有两三百人,最多一次高达800人学习,场场都是座无虚席。”馆长刘智强回忆。
据神探了解,目前每年有50人左右在白眉武馆学武,相比以前明显少了很多。“可能是现在兴趣爱好更多,学生学习压力更大了吧。”馆长刘智强分析道。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zonghexinwen/2020/0723/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