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近20年,我国淋巴瘤已实现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治愈率大幅提升,国内常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治愈率最高可达70%。但要想取得高水平的治愈率并非易事,精准诊断是要跨越的第一道关。《2019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白皮书》显示,51%的淋巴瘤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后方得以确诊,患者从初次诊断到最终确定所患亚型,平均耗费时长为2.5个月,并且有约43%患者曾有过误诊经历。作为目前最为复杂的疾病之一的淋巴瘤,其亚型有近百种之多,如何精准诊断,是摆在病理学家面前的难题。
《医师报》邀请我国著名淋巴瘤病理学家、CSCO抗淋巴瘤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二级教授高子芬教授,一起了解她眼中的淋巴瘤病理诊断“惑”与“解”。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事病理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40余年
“我从1992年,前后两次去香港大学病理学系学习,当时感觉那里的淋巴瘤病理诊断工作做得非常好,我当时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做到:只要是淋巴瘤会诊,就会想到要到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要找高老师来会诊,拿到这个报告才会比较放心。”
但真正要做这个亚专科,高教授才发现淋巴瘤真的不那么好“搞”,病理医生身上还有为精准治疗导航的“担子”。但这也激发了高教授身上的倔劲,越难越要搞出名堂。
“现在我们知道淋巴瘤的诊断是不能单靠病理形态学,甚至简单几个基因的检测,它应该依靠立体化、多层次的综合分析来整合诊断,提高淋巴瘤精确诊断率。”高教授说。而20多年前,来找高教授会诊的淋巴瘤患者一般都是带一张HE染色的切片,很少带免疫组化切片或蜡块过来。现在的患者来会诊,除了会带免疫组化大量的切片外,甚至都会带PCR的报告、基因测序报告。此时病理科再能做的就需要深入了,除了检测淋巴细胞起源,还可以检测预后相关因素、分子分型、基因异常,而这些也都为临床更精准、个体化治疗及预后提供大量的有价值信息。
淋巴瘤的诊断一定要强调整合诊断,各种检测信息不能割裂地看。“在国外病理科的概念与国内有比较大的不同,是包括检验、细胞形态学、流式等在内的。在我国综合医院,因为科室设置,病理只剩组织形态学这一部分了,细胞形态和流式等大都为独立于病理科之外的血液科或检验科管理。在淋巴瘤诊断中很重要的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水平检测报告,往往都独立发出,从而带来很多困惑。之前我是想办法把所有结果找来,综合分析,评估其可信度,再发一个整合的报告,如果有矛盾,会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哪个方面的工作,以协助确诊,这对临床指导意义非常强。”高教授解释。
国内几家血液疾病专科医院像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研所已经是这种诊断中心的统一建制,但血液病理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诊断路还比较长。高教授欣慰地说:目前我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诊断了,因为在高博医疗集团北京博仁医院诊断中心的建制就是学习美国梅奥医院的科室建制的,血液肿瘤样本的诊断流程就是从细胞形态学、流式及时的观察分析,给出初步意见,并及时与相关诊断实验室沟通,完善检测项目,在尽短的时间里由血液病理专家发出整合诊断报告。“整合诊断报告全面、准确、及时,省去了临床医师再分析的过程,解释了出现矛盾的原因,很受临床医师的欢迎。”高教授说。
“整合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趋势,我们要加快步伐,继续做下去。”
“现在淋巴瘤诊治已从标准化诊断规范化治疗,向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发展。”
进入靶向和免疫治疗时代,药物的疗效提升,淋巴瘤患者已经可以用“治愈”表达治疗效果。肿瘤在有了治疗手段的的时候,病理诊断的压力就会格外大。《2019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白皮书》显示,有约43%患者曾有过误诊经历。但是误诊对于有靶向药物的靶点,教训会格外惨痛,因为这意味着,有希望治愈的患者错失了治愈的机会。所以此时,病理医生也面对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做病理诊断的医生一定要懂一些临床,如有CD20表达的淋巴瘤患者,我们在检测的时候,结果不理想需要重复,原单位结果不理想需要时间重复,必须要获得明确的结果,必须要真正区分是瘤细胞真的不表达,还是在组织处理过程中或染色过程中重要信息丢失导致的。”高教授说。“我们现在经常宣传,对于有靶向药物的靶点,阴性和阳性一定要非常清楚,所以,对诊断技术环节严格控制非常重要。”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zonghexinwen/2020/080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