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叶问葬礼现场武术界大佬齐聚,李小龙哽咽,祭

来源: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咏到梅花桩法妙,春生桃李艺林香。拳开一生争一寸,情断两处存半丝。”中国曾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这一身耻辱,在数年之后终被国人狠狠反击打破。此人便是咏春拳开山祖


“咏到梅花桩法妙,春生桃李艺林香。拳开一生争一寸,情断两处存半丝。”中国曾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这一身耻辱,在数年之后终被国人狠狠反击打破。此人便是咏春拳开山祖师——叶问。叶问打破的不单是中国黄种人被看低人一等的蔑视,更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传承。

叶问一生收徒众多,个个皆是人才辈出的佼佼者。其一生皆为国家民族而奋斗,威望甚高。直至去世之时,葬礼现场万人空巷,人山人海,诸多武术界大佬齐聚,只为送一代宗师这最后一程。徒弟李小龙为祭奠亡师更是悲痛欲绝,甚至独自一人跑步回住所。

1893年,叶问在广东南海出生。家里荣华富贵,一出生便是当地的大少爷,锦衣华服从不或缺。按理来说,叶问本应父承子业,或从文或经商,怎知却迷上了功夫拳法。

七岁那年,叶问拜入拳法宗师陈顺华门下学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谁知多年之后,叶问更胜师傅一筹,亦是新一代的拳法宗师,举世闻名。

十六岁之时,叶问前去香港求学,学有所成,才高八斗。出于对拳脚武术的痴狂热爱,叶问白日里在学堂上课,晚上便在一家小饭馆里传授咏春拳法,咏春拳得以薪火相传,拳拳不灭。

叶问的徒孙桃李满天下。上至官绅贵人,下至贫农百姓,遍及各级阶层与职业。叶问拳术修为修为甚高,对于前来求学之人却从未有满分轻怠。因此缘由,叶问在圈内威望颇高,亦人缘极好。

“醉风醉雨醉思亲,难孝高堂欲断魂。”1972年12月1日,叶问在香港病逝,终年七十九岁。他生前最重情义,与众多同门领袖亦是至交好友。于是,在他的葬礼上,武术界等各阶层大佬纷纷齐聚一堂,前来吊唁。

梁挺,叶问的关门弟子,1968年拜叶问为师。余生的后几年里,叶问便把毕生所学通通传授给了他。梁挺终也不负师父所愿,一生都致力于咏春拳研究与传播之道,更是将其远扬至德国、日本等遥远的大洋彼岸,与其外国弟子共同创立了《梁挺咏春》,声名远扬,为中华武术传播及宣扬作出了巨大贡献。

听闻师父去世的消息,梁挺带着众多弟子横跨了半个地球回到香港,只为送师父最后一程。叶问余生里的最后几年,众多徒儿中梁挺陪伴叶问的时间最为长久。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对亲如父子的师徒两人终究还是以这样的方式告了别。看着恩师的遗照,梁挺早已泣不成声。“师父病恹恹的挺长一段时间了,没想到最后还是没有挺过去。”

叶问葬礼的主祭司由梁相担任。叶问初到香港之时,梁相便是其收下的第一位徒弟。梁相从小便喜爱拳术,本人亦是侠肝义胆忠义之人。

梁相认为:“国人先自强身体,而后强国。”出师以后,梁相一直奔波于传授武道之术,领导才能亦十分突出。此次葬礼,梁相亦以叶问大弟子的身份为其主持接待等各大小事。

一代宗师 悲戚满堂

香港首席拳师——邵汉生先生亦在葬礼之列。邵汉生先生师从霍元甲大师门下,其后自创罗汉操亦享誉南北,风靡全国。而后几年,邵汉生先生进军影视行业,拍摄了众多黄飞鸿系列相关影片,收视甚高,成为我国影视行业传播武术之优秀领导者。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邵汉生先生与叶问大师二人深交多年。虽师从有别,两人对于武术的传承与热爱却是不谋而合。闲暇之时,二人经常互相过招几番,寓教于乐。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古有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叶问何尝不是邵汉生先生的知音呢?而今斯人已逝,邵汉生先生未免心中惆怅满怀。

香港著名演员石坚亦前来吊唁。石坚早年常在《黄飞鸿》系列电影中担任反派角色,深入人心,叫观众恨得咬牙切齿。

石坚年少时曾习武九年,少林拳、功夫拳等功夫底子颇深,因此影视中打戏片段十分精彩。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石坚曾向叶问讨教过功夫拳术,与叶问两人亦师亦友,感情十分要好。友人与世辞世,石坚的眼泪泛滥不绝:“我只能在这里送他最后一程了。”

为祭奠亡师,跑步回住所

在叶问众多得意门生之中,李小龙可谓是首屈一指,名扬四海,堪当功夫巨星之名。李小龙早年师承叶问,对双节棍、寸拳等其他领域亦多有涉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初,他远赴美国,将中华武术之魂传至世界,更是在咏春拳之基础上自创截拳道,享誉全球。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zonghexinwen/2020/1009/691.html

上一篇:滨州阳信县举办2020年全民健身运动会武术比赛
下一篇:200多名武术爱好者齐聚阳信“华山论剑”

武术研究投稿 | 武术研究编辑部| 武术研究版面费 | 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