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王岗说武术】对中国武术研究多一些“文化”

来源: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诸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中,我们都会发现和领略到我们民族辉煌的昨天是什么以及如何走到今天的历史进路,感知到中华民族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而在这些历史文化中,

  在诸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中,我们都会发现和领略到我们民族辉煌的昨天是什么以及如何走到今天的历史进路,感知到中华民族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而在这些历史文化中,从远古蒙昧走来的、从野蛮暴力进化来的,从血腥搏杀演化来的中国武术无疑是最具历史考量价值的一种文化形态。因为,它记载着原始社会“人”与“人”格斗厮杀的历史,它映射着不同历史时期“国”与“国”征伐的历史,它诉说着华夏文化多样性的“宽容”和“博大”,它折射着中华民族“和而不同”与“美美与共”的美德。今天的中国武术在相遇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发展图景面前,对于中国武术的立体性“考古”,才应该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学术态度。在学术研究的态度上,我们不可断章取义,更不可随意猜测。在学术研究上,我们可以有理论的场外“租赁和借用”,但也必须有自己的学术“立场和底线”。
?
  因为,对于中国武术的“考古学”意义的学术研究,才能实现我们“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学术责任和担当。才有可能真正揭开尘封已久的中国武术真实。才能更好地诠释中国武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才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身体行为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因为,对于历史文化的考察,“物”的文化反映的是社会进步的一面,而“人”的行为文化的变迁,则反映着文明进化的一面。
?
  为了更深刻全面地构建起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武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们的中国武术学术研究,就必须从中国武术所具有的身体行为习惯和特征出发,探究中国武术是什么的问题,探索中国武术能够干什么的问题,追问中国武术为什么形成的问题,进而预测中国武术未来发展演进的问题。紧紧围绕中国武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开展好历史上中国武术怎么来的,今天的中国武术是什么样式的,明天的中国武术又会变成什么来进行发现、判断和预设。且不可没有根据地信马由缰地阐释、解释和预测中国武术。
?
  对于中国武术的科学研究和阐释,尽管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一些颇有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我们的确还有许多的不足和缺憾。因为,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中国武术的发现和研究,基本上都只是站在运动、体育、体育学的立场上进行的。但是,如果我们把中国武术的理论定向在“体育和体育运动”的项目上,并被大多人接受的理论预设上,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各种阐释方式,尤其是体育学和运动项目的阐释方式,都存在着特定的视域极限性。这一点,就很像我们对一个经典的理论认知那样,人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需要的角度来对“理论”进行着阐释。由于我们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将中国武术规划在“国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管辖”,并在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让其具有‘体育运动’和‘体育项目’的归属感”,所以就形成了我们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和评价产生了“无体育不武术”的狭隘认知。这一点,就很像人们对《资本论》的不全面认知一样,“如果把《资本论》的唯物史观理论定向及其唯物史观性质作为一个可以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理论预设,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各种阐释方式,尤其是经济学和哲学的阐释方式都存在着特定的视域局限性”那样,我们对中国武术的认知视域也一定是狭隘和不全面的。也因此,在我们国家全面地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引领下,重新唤起人们对中国武术是一种文化的认知,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人类的一种文明成果,才应该是我们选择的正确道路,才应该是我们世界推介和推广的最佳理由和依据。
?
  中国武术是一种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它具有“文化”和“文明”的所有特性,“运动”和“体育”的文化属性,只是它的外在表现。我们既不可以忽视体育或体育运动在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力量和作用,但也不能过分夸大它在中国武术价值作用中的地位;只有既看到中国武术作为体育和体育运动之必要的身体文化环节的重要性,又要看到中国武术对于体育运动和体育的本质性超越,我们才能够把“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的科学论断的研究做好和做扎实,才能更好地以一种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惠及全人类。

  作者:王岗,武汉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zonghexinwen/2020/1030/733.html

上一篇:中华武术文化研修学院浙江分院正式成立
下一篇:十八般武艺傍身——媒体与艺术学霸们的修炼之

武术研究投稿 | 武术研究编辑部| 武术研究版面费 | 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