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创作《笑傲江湖》的时候,在“衬托”这一技巧上别出心裁,将这种常见的写作技巧用出了“大家”风范。
然而,在这前四章中,令狐冲却根本没有出场。
正面衬托:借众人之口,勾勒形象
“衬托”手法十分常见,比如今天的“网文”中描写“打脸”情节,经常会安排一些配角在旁边冷嘲热讽,或者设定几个旁观者议论此事不可能完成。这种先描写其他主体对某一事物的反对看法,然后再揭露结果引起周围人的震撼,就是“衬托”的常用方式。
然而这种普通、老套的衬托往往并不成功,它只能表现出一时的画面,对于整个情节的推动几乎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也就是说,有它没它都不影响故事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赘余的描述。
这种描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大部分是通过林平之的视角,听到华山众弟子以及仪琳等人的议论;另一个部分是林平之自己的心理活动,均属于正面的衬托。
莫大先生在这里露了一手“回风落雁剑”,一剑斩断了桌上七枚茶杯。林平之见到桌上残留的这七个瓷圈和七个残杯,方才惊醒江湖之大,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时间认为人人都不可小觑。
而当华山派众弟子走入茶肆之后,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当时的场景,但岳灵珊还是一眼认出了断杯的手法是三十六路“回风落雁剑”中的第十七剑“一剑落九雁”,并推断出是莫大先生的手笔。
这让林平之好生惊奇,那么多豪杰都只是看到了莫大先生,而这位少女竟然只从事后残留的现场就能推断出所使招式的具体情况和出手之人,更是让林平之对这一行人的身份表示惊讶。
可以看到,在这一部分“铺垫”情节中,金庸用江湖豪侠、莫大先生以及岳灵珊等人,先给林平之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为后续听到“令狐冲”的事迹做铺垫。前面这些人表现得越高深莫测,林平之接下来听到的故事就越显得离奇。
紧接着,岳灵珊、劳德诺、陆大有等华山弟子就提到了那位“大师兄”,真正的叙述也由此开始。
在讲述令狐冲骗乞丐“猴儿酒”的时候,陆大有讲述了当时令狐冲运用内功的情况:
这门气功在华山派众弟子中只有令狐冲练成了,却用它来骗酒喝,这给林平之的冲击不是一般得大。在这些华山弟子一幅“正该如此”的表情中,更是使得林平之感觉到这位“大师兄”的不一般。
而随着恒山派众尼前来声讨令狐冲劫持了仪琳,继而引出了刘正风、余沧海、木高峰、田伯光、天门道人等一众高手之后,似乎一段时间里所有的事情都和这位还未出场的“令狐冲”有关。
这就使得众人的视线一下子被栓在了“令狐冲”身上,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就成了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事情。
通过仪琳之口,将令狐冲与田伯光、青城派罗人杰等人的交手描述得活灵活现,尤其是其机智、豪爽又正义的性格,让定逸师太、刘正风、莫大先生等从对令狐冲的误解变为“赞扬”,更是加深了读者对这一人物的好奇。
原来,这是一位热血正直的豪侠。那么,他在哪呢?金庸在此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故事的前期,读者的视角其实就是林平之的视角,心理活动也主要是以林平之为主。所以当林平之眼中的一众高手都对令狐冲表示了尊敬、佩服的时候,令狐冲虽未出场,但其“深不可测”的形象就在读者心中树立起来了。
反面衬托:青城派的“悲惨”遭遇
在《笑傲江湖》的第一章中,主要写了青城派与福威镖局的恩怨相杀。
福威镖局祖上以七十二路“辟邪剑法”威震江湖,按理说这套剑法应该有大威力才对,但面对青城派却不堪一击。
而青城派对福威镖局及其各路分局所做的事情,可以说让读者对这一门派产生厌恶的同时,又深感其战力之强盛。
不用余沧海亲自出手,其麾下一众弟子就几乎将福威镖局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这个情节同样也是由劳德诺、陆大有等华山弟子和仪琳口述的。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zonghexinwen/2021/030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