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皇帝拓跋宏在嵩山少室山北麓营建了少林寺。少林寺落成三十余年后,印度高僧达摩祖师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并以自己渊深的佛学修为,为禅宗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飞跃性提升。在达摩祖师游历中国的历程中,于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来到了位于中州的嵩山少林寺,他在此地修行悟禅,弘扬佛法,少林寺也因此成为声誉鹊起的禅宗祖庭。
少林寺传承数千年,地处中原要冲,在历朝历代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在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有少林僧人的身影参与其中,因此一直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少林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禅武合一”,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也成为少林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已知史料证实,中国传统武术在明朝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峰期和成熟期。明朝先后出现了众多的武术门派,和一大批辉耀千古的武术大师,涌现出很多武术论述著作。少林武术一向被视为天下武功之源头,在明朝也得到了长足的的发展,辉煌两百余年。
明朝皇帝对少林寺和少林武术,多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少林僧人在明初的统治集群中还占有一席之地,明初河南府的僧人管理机构僧纲司和僧会司,都是由少林寺僧兼职。明朝皇帝也延续了对每一任少林寺住持都要进行朝廷册封,并多次拨款修缮少林寺僧舍院落。寺院所存殿宇多以明代建筑为主体,少林寺碑刻中,明代碑刻也超过一半。塔林200多座古塔中,建于明代塔占四分之三以上。
少林寺之所以受到明朝如此优待,有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少林僧人为维护明朝统治尽心尽力,不惜代价。在明朝抵抗倭寇入侵之战中,少林武僧多次组织武艺精湛的僧兵,拿起刀枪走上战场,为维护明朝海疆和国家安危立下汗马功劳,自然会得到皇帝信任与青睐,少林武术也因此得以发扬光大。
但到了清朝建立之后,这种局面却急转直下。威震天下、扬名四海的少林武术,在清朝却急剧衰落,不复当年辉煌。香火鼎盛的千年古刹,逐渐“法堂草长、宗徒雨散”,墙垣破败,香火萧条,僧徒云散,成为无人问津的“寺破山僧少,人来夏涧幽”的一座破庙,少林寺赖以为荣的少林武术,也随着寺院的衰落而难以为继,陷入几乎失传的窘境。
少林武术在明朝辉煌200多年,为何在清朝急剧衰落?其实原因很简单。少林武术在明朝得以兴盛,是因为得到了明朝皇帝的信任与支持,同样的道理,在清朝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失去了清朝皇帝的信任与支持。
清朝皇帝起家于关外辽东,入关之前,主要信仰流传于东北地区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后来在征服统一蒙古部落中,又逐渐接受了藏传佛教,因此入关之后,对于流行中原的汉传佛教缺乏了解,并不热衷。
其次,清朝入关之处,曾经遭遇到反清复明势力的严峻挑战。清朝皇帝为了压制消灭此起彼伏的反清武装,可谓伤透脑筋。当时很多反清复明帮派势力,为了自壮声势,自抬身价,很多都自称得到少林武僧的真传。
《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记载,当时实力最强的反清帮派“洪门”,就曾创作了很多流行一时的诗歌,比如“猛勇洪拳四海闻,出在少林寺内僧;普天之下归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武艺出在少林寺,洪门事务我精通;洪拳能破西达子,万载名标第一功”等等。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洪门一家之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少林寺与他们有何瓜葛。但在清朝皇帝眼中,少林寺从此与反清复明实力有了理不清的密切关系。康熙在位期间,终止了对少林寺住持方丈的任命,从此之后数百年间,少林寺发展始终处于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局面,衰落不可避免。
雍正登基后,更是明令禁止少林僧人习武,“既经出家,即应恪守清规,以柔和忍辱为主,岂容习为击刺、好勇逞强”,认为他们习武是“以教习拳棒为名,聚集无赖、凶狠不法之辈”,视之为影响大清安危的危险因素。少林武术在清朝皇帝打压下,不可避免走上衰落之路。
上一篇:4金2银4铜 星光武术健儿载誉凯旋
下一篇:《水浒传》中,武松出身贫寒却拥有一身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