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由李连杰所饰演的电影《少林寺》上映掀起了一股"功夫潮",越来越多的热血青年开始争相学习中国武术,幻想着成为电影里那样厉害的"一代宗师"。
其实中华武术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多年的历史了,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精髓又将中华武术分成了多种多样的派系。无论是金庸笔下的《射雕英雄传》亦或是石玉昆所著的长篇小说《三侠五义》,中华武术似乎永远都蒙着一层高深莫测的神秘面纱。
提到中华武术我们又不得不想到另一个词,那就是"比武大会"了。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比武大会"似乎已经成了一众各大门派之间各展拳脚,争相竞争的一场空前大会的代名词。无论是在小说或者是影视作品中,那些隐匿于江湖的能人异士,好像只有在比武大会这一天才会出现,以其力贯山河的气势一战成名,成就一番盛名。
实际上,此类的"比武大会"在历史上是真实举办过的,那就是1929年由浙江省举办的一场名叫"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的武术比赛。当时民国政府刚刚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面对人民群众低迷的情绪以及萎靡的经济,浙江省主席张静江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举办一场比武大会,在推广中华武术的同时,也能激起大家的爱国热情,可谓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当时在武术界正好有一位武术泰斗级别的人物,他名叫刘高升,在当时的20世纪20年代,可谓是响当当的风云人物,与刘百川,刘小辫并称为"上海三刘"。他绰号是"铜头铁臂镇江南"。不仅会点穴,还练就了一身童子功,精通"金钟罩"、"铁布衫",可以说是这场比赛最可能夺冠的冠军候选者之一。
在市长张静江的鼓动下,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响应。由于他本身就是浙江省国术馆的馆长,所以自然就接下了承办这场赛事的工作。张静江马上联系到了当时南京中央国术馆的馆长李景林。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组织这场赛事。李景林被选为筹办主任,为了吸引眼球,两人开始大力地宣传了起来。
这场比赛采取的制度是不分级别,打倒为胜,三战两胜,赢了的才能进决赛。作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参赛者刘高升,他自然在给自己造势上做足了噱头。据说他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亲自带领几十个门派弟子,从上海一路步行来到西安,路过南京时,更是在中央国术馆进行了表演,不仅赢得了群众对他的拥戴,更是给自己攒足了气势上的优势。
1929年11月15日,比赛正式开始。归功于之前的大力宣传,所以到了大赛开幕这一天,全国各地的群众都被吸引了过来。当时的票价高达5毛钱,要知道,五毛钱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可即使是这样,800张门票却被销售一空。不仅全部卖了出去,更是达到了连黄牛都一票难求的局面,可见这场盛会有多火爆。
可由于主办方根本没有承办如此盛会的经验,所以导致了比赛制度异常的混乱,选手们只需不择手段将对手打下台便可胜利,根本没有人讲什么武德。所以经常会出现选手在台上打着打着就相互斗殴,宛如菜市场打架一般的场面,画面特别不美观。
终于等到了夺冠热门选手刘高升上场了,胸有成竹的他还专门准备了用来装奖金的两个大空箱子。在第一场比赛中,刘高升迎战的是中央国术馆教授班学生曹晏海。与刘高升的名气比起来,曹晏海可算是一个无名小卒了,所以刘高升根本就没有将曹晏海放在眼里。
比赛刚一开始,刘高升觉得曹晏海是个学生,心里根本瞧不起对方,所以只朝着对方出了一掌,这一掌不轻不重,曹晏海接得毫不费力。刘高升一看这样打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就直接抱住了曹晏海的右腿,企图将其掀翻在地。可曹晏海却顺势将刘高升撂倒在地,直接杀他个措手不及。
第一场刘高升就这样败下阵来,但他丝毫不甘心,直呼曹晏海使用"阴招"要求加赛。台下观众发出激烈的呐喊,都在向曹晏海呐喊助威。刘高升脸上挂不住,怎允许自己丢如此大的脸,所以还想再搏一搏,为自己争回一次脸。可哪成想这次比第一次还惨,刘高升不仅没占到多少便宜,还被曹晏海三下五除二地击倒在地,打得他只得在地上求饶。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zonghexinwen/2021/0610/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