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离家出走去少林寺——未遂”。
随手打开一个评分网站,在电影《少林寺》的短评栏里,点赞最高的评论竟然无关电影的剧情、角色或是艺术特色,仅仅有这样一句充满童趣的话,但也确凿了这部电影确实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童年和青春,成为了八十年代的时代记忆。
1982年,中原电影公司推出了由张鑫炎执导、李连杰主演的古装动作片《少林寺》。
这部电影在内地公映后,最终城镇观影人次为5亿,而1982年中国的人口总数为10.3亿,并且据说当年《少林寺》以1毛钱的票价最终拿到了1亿的票房成绩。
八十年代,少林寺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个符号,武术不是一个体育项目而是一股狂潮,八十年代的武术热造就了巨量的无数明星,他们不仅在中国及东亚备受追捧,哪怕是在好莱坞也有着不凡的影响力。
八十年代的武术热还点燃了无数的少年,只是他们中多数人的青春,大都迷失在了所谓的“武术梦”当中。
蓄势待发当今天再去回顾八十年代的这场武术热,会发现它是一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潮流。
武术从未在其他任何一个时代收获过如此多狂热的追捧,而八十年代一过,这股风潮又刹那间销声匿迹,但这并不是天外来物,这股风潮在形成之前已经是做足准备,蓄势待发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们的思想开始大解放,随着体育事业的恢复生机,武术这项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不再是难以抬头的“糟粕”,
无论是国家体委、民间社团还是普通群众,都开始将目光聚集在这片很多年无人问津的传统沃土上,并且,是极为灼热的目光。
国家体委组织人员对武术遗产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并且将武术事业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一时间有关武术的竞技比赛、群众普及性活动、学校科普教育在全国如火如荼的铺开。
各省市专业和业余的武术班都恢复了武术训练和人才选拔,体育院校武术专业的招生、教学重新开办,并受到了广大学子的欢迎。
“六十四手,我已经忘了”,在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代宗师》中,北方八卦掌宗师的独生女宫二飘零到了香港,她淡淡地对叶问讲述了这句话。
现实亦如银幕,时代动荡,乱世之中武林凋敝、众星陨落,大师离世、宗派子弟四处飘零,繁盛一时的武术经历了一段相当寂寞且黯淡的漫长时光。
直到八十年代,国家开始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对武术遗产进行抢救发掘和整理,文字、录像、文物……
无数濒临消亡的拳法、兵器得到抢救性保护,无数鲜为人知的武术流派得到扶持、推广和发扬,这给之后的武术热提供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交流的机会增多,武术表演成为一个重要的对外传播和交流的项目。
它既是传统的、高深的、富有意蕴的,又是力量的、极有表现力和展现力的,文化、力量和美合而为一,吸引着对东方充满好奇和神秘想象的异国人。
改革开放后,国家先后派武术队外出访问交流,足迹踏遍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进行武术表演2000余场,使得武术不仅在国内得到重视,海外同样掀起了武术热潮,不少外国人远渡重洋来到少林寺学武。
所以,八十年代的武术热离不开国家对武术的重视和体委的发掘、普及,以及各个武术组织的推广,天时地利人和,一场武术狂潮迅速席卷大江南北。
蔚然成风1979年之后,曾经被视为“毒草”的港台文学作品尤其是港台武侠小说大批量的流入内地,金庸在五十年代就完成了《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等多部重要的武侠作品连载。
之后金庸武侠小说在华人地区迅速流行,1981年金庸访问内地后内地掀起了“金庸热”,古龙、梁羽生、倪匡等作家的武侠小说也相继被放进人们的书架。
那时候,读武侠小说并不是文学青年的专利,下至普通中学生上至大学教授,谁都梦想着能集齐一套金庸全集。
在内地将武术热掀到高潮的是电影《少林寺》和电视剧《霍元甲》,但实际上1960年代末香港就已经兴起武侠电影,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zonghexinwen/2021/0804/1723.html